碳方程新材料公司在CVD长晶设备研发生产上形成了完善的设备及产品体系,并且在CVD金刚石实验室生长工艺研发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,以“设备+工艺”为方针,相互引导,相互依托,以规模生产为研发基石,共筑”MPCVD”生产技术蓝图。

热线电话 服务热线:188 3515 3014

您的位置: 首页-动态资讯-行业新闻

清华新发现:金刚石沉积效率提升有了新路径

  • 作者:碳方程新材料(山西)有限公司
  • 类别:行业新闻
  • 更新时间:2025-11-07 15:54:49
  • 浏览量:5人阅读

在金刚石化学气相沉积(CVD)领域,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(MPCVD)是公认的核心技术。这项技术里,气体流动、等离子体、热传导与反应动力学之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,正是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金刚石薄膜的质量与生长速度。不过,尽管 MPCVD 技术已发展数十年,当前工业化设备能制备的单晶金刚石片尺寸仍局限在 10 厘米左右,距离大尺寸晶圆化应用还有一段距离。


近日,清华大学王沫然团队在《Diamond & Related Materials》(2025 年刊)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,论文题目为 “Local concentration focusing effect on deposition efficiency caused by inlet of fluids in MPCVD reactor”。团队针对 MPCVD 反应器内气体流场与沉积速率的关系展开系统研究,研究发现,流体入口的设计能够显著影响反应腔内氢原子的分布,从而改变金刚石的沉积效率。这一结果揭示了此前被忽略的关键传输机制——黏性扩散效应。

微信图片_20251106155051.jpg

为何入口设计如此关键?

在 MPCVD 工艺中,反应气体通常由氢气(H₂)和甲烷(CH₄)构成。等离子体中的电子碰撞会让这些分子解离,产生活性氢原子(H)与碳基中间体。根据 Goodwin–Harris 模型,金刚石的生长速率和氢原子浓度密切相关:氢原子既能稳定 sp³ 键结构,又能抑制石墨化,对金刚石生长起着关键作用。


然而,一些实验表明,当在反应腔底部增加一个微弱的辅助气体入口(例如仅10 SCCM的CH₄)时,金刚石的生长速率竟可提升一个数量级。这种现象无法用传统的对流–扩散–反应(ADR)模型解释,因为气体流量变化太小,不足以直接改变等离子体能量分布。


清华大学团队通过建立电磁场、等离子体、流场和温度场耦合的多物理场模型,发现传统的无黏性流动假设无法解释实验现象。在MPCVD约0.1个大气压的环境下,气体流动具有明显的黏性特征,会在流速梯度处产生额外的动量传递。研究引入“黏性扩散”机制后发现,基片中心的辅助气体入口会形成局部速度梯度,使活性氢原子在表面附近发生聚集,浓度随入口流量增加而提升。这种由黏性扩散驱动的“浓度聚焦”现象,使得金刚石的沉积速率显著提高,揭示了入口设计对反应效率的关键影响。

这项研究对 MPCVD 工艺的启示

这项研究不仅为MPCVD系统中的异常沉积现象提供了合理解释,也为工艺优化开辟了新的方向。以往人们主要通过调整功率、压力和气体比例来控制生长速率,而清华团队的研究表明,反应腔体几何设计与流体入口结构同样是提升沉积效率的重要手段。


未来,借助这种多物理场模拟思路,科研人员可进一步优化反应器结构,不仅能实现更高的沉积速率,还能获得更好的膜层均匀性、降低杂质掺入率,为大尺寸、高质量单晶金刚石的制备提供全新思路。

碳方程50200A MPCVD设备

碳方程50200A MPCVD设备在生长多晶产品方面优势显著,设备采用915MHZ的微波频率,单炉可生产8英寸多晶产品,若用于生产单晶金刚石,单炉能够稳定产出多达489 片尺寸为 7*7mm 的单晶金刚石。设备运行功率方面,采用50KW大功率装置,更大尺寸的多晶产品意味着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低的单位成本,能够满足客户大规模生产的需求。同时,我们的设备在技术方面也有着诸多创新和突破,确保了产品的高质量和稳定性。有效降低生产成本,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。

免责声明 | 部分素材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
本平台发布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观点,不代表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

如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处理

编写不易,如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:http://www.tanfangcheng.com/dtzx/hyxw/501.html

客服二维码

Copyright ©2021-2025 碳方程新材料(山西)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2006919号-1 |网站地图 | TXT地图|技术支持:申梦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