碳方程新材料公司在CVD长晶设备研发生产上形成了完善的设备及产品体系,并且在CVD金刚石实验室生长工艺研发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,以“设备+工艺”为方针,相互引导,相互依托,以规模生产为研发基石,共筑”MPCVD”生产技术蓝图。

热线电话 服务热线:188 3515 3014

您的位置: 首页-动态资讯-行业新闻

热沉复合材料:金刚石铜引领第四代散热革命

  • 作者:碳方程新材料(山西)有限公司
  • 类别:行业新闻
  • 更新时间:2025-09-26 10:10:11
  • 浏览量:5人阅读

热沉材料概述

散热热沉是电子器件刚需,直接决定器件性能与可靠性 —— 电子器件每升温 10℃,寿命便下降 50%。随着无人机、AI 计算等设备功率与集成度提升,高性能热沉材料需求愈发紧迫。


半导体激光器主流散热封装包括自然对流热沉冷却、微通道、热电制冷等。其中,单管半导体激光器常用自然对流热沉冷却,该方式易加工组装且经济,通常采用高热导率材料,并扩大散热面积以降低激光芯片温度。激光器热量主要产生于芯片有源区,经焊料层、绝缘层、界面层传导至过渡热沉与常规热沉,最终通过常规热沉与冷却介质的对流换热散出。


理想过渡热沉需兼具高热导率与匹配芯片热膨胀系数的特性。铜虽因高热导率常用于热沉,但与芯片热膨胀系数差异大,易产生热应力影响性能。因此,需在芯片与常规热沉间加入过渡热沉,常用材料包括氮化铝陶瓷、碳化硅陶瓷、钨铜合金、金刚石薄膜等。


天然金刚石热导率达 2000W/(m・K)(约为铜的 5 倍),且热膨胀系数小,是理想热沉材料,但因成本高无法用于封装。目前金刚石热沉主要以CVD 金刚石膜、金刚石 - 金属(铜、铝)复合两种形式应用。

从传统金属到碳基材料的性能跃迁

传统热沉材料(如W/Cu、Mo/Cu及SiC/Al)热导率普遍低于200 W/(m·K),难以满足高功率器件(如GaN、SiC)的散热需求。以金刚石、石墨烯为代表的碳材料凭借超高热导率(金刚石达2200 W/(m·K))和低热膨胀系数(金刚石仅1.2×10⁻⁶/K),成为第四代热沉材料的核心突破口。然而,单一碳材料存在短板:石墨抗压强度低且易掉粉,金刚石膜尺寸受限且成本高昂。通过金属基复合技术(如金刚石铜、石墨铝),将这些碳材料与金属复合,可集成高热导率和可调的低热膨胀系数,有望获得满足大功率半导体迫切需求的第四代碳/金属热沉复合材料。

市场规模

1、整体热沉市场稳健扩容

中国功率器件热沉市场规模2022年约150亿元,预计2027年突破300亿元(CAGR≈15%),5G基站、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及AI算力芯片为核心驱动力。


2、金刚石铜渗透率加速提升

2023年全球金刚石铜市场规模1.51亿美元,中国占比21.65%(约32.76百万美元),预计2030年全球达3.33亿美元(CAGR≈12.4%),中国份额将升至25%。当前金刚石铜在热沉市场中渗透率不足2%,伴随成本下降与技术成熟,2027年有望突破10%。

市场应用

1、消费电子:性能升级驱动需求

华为接连申请钻石散热专利,并于2024年12月3日公开,未来有望在高性能计算、5G通信、人工智能等领域广泛应用。与此同时,英伟达的钻石散热GPU已进入测试阶段,可提升AI算力3倍,为消费电子设备的性能提升提供了新的可能,有效缓解消费者对设备发热导致性能下降的担忧。


2、新能源汽车:高压快充核心支撑

比亚迪SiC电驱模块导入国产金刚石铜热沉,支持800V超快充技术;弗劳恩霍夫研究中心将纳米级金刚石膜集成至电动汽车元件,局部热负荷降低至1/10,充电时间缩短30%。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电动汽车的充电速度,还能延长电池及相关元件的使用寿命,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,推动行业向更高效、更便捷的方向迈进。


3、航天与前沿科技:极端环境首选材料

金刚石所具备的耐高温与抗辐射特性,使其在航天领域成为太空探测器散热材料首选。在极端恶劣的太空环境中,能够可靠地保障设备的散热需求,确保探测器的稳定运行,此外,在量子计算领域,金刚石在量子比特冷却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,正被IBM、谷歌等巨头密切关注。

发展趋势

金刚石铜市场正处于“技术突破-产能扩张-应用放量”的关键阶段,其增长逻辑清晰,但挑战并存:

1、短期看需求爆发、中期看技术破局、长期看生态构建

短期来看,预计金刚石铜将受益5G基站建设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,带来市场的增量空间。同时,国产替代助力国产材料在消费电子(如旗舰手机VC均热板)中试用量产。长期来看,金刚石铜可向泛半导体领域扩展,如碳化硅外延设备散热基座、聚变堆第一壁材料。此外,金刚石铜还可与3D封装、液冷技术融合,形成“材料-结构-系统”全栈解决方案。


2、风险与挑战

1)成本:金刚石铜的单价是传统铜基热沉的10-15倍,在工业控制、消费电子等领域推广受阻,需依赖规模化生产和政府补贴降低成本。

2)应用场景未完全释放:当前金刚石铜最主要的终端下游为军事国防领域,汽车领域的应用也主要集中在高端车型,其在民用领域的渗透率提升依赖技术更迭和成本控制,短期内大规模应用的难度仍较大。

3)技术替代风险:石墨烯散热方案与碳化硅热沉材料凭借各自的性能-成本优势,在特定的场景对金刚石铜形成替代压力。

关于碳方程

碳方程,主要从事第三、四代半导体材料专用设备的研发与制造,其核心业务为金刚石半导体材料所需的MPCVD长晶设备的研发与生产。公司致力于完善金刚石大尺寸材料的加工工艺及相关配套设备,旨在实现核心设备的自主化与产业化,以推动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。

车间照片1.jpg

截止目前,公司已成功研发出6KW/10KW/15KW/915MHZ等MPCVD长晶设备并大批量应用于金刚石行业,与此同时,公司在技术创新上持续深耕,不断迭代研发,致力于为行业提供更卓越、更具竞争力的高端设备。

免责声明 | 部分素材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
本平台发布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观点,不代表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

如涉侵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

编写不易,如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:http://www.tanfangcheng.com/dtzx/hyxw/495.html

客服二维码

Copyright ©2021-2025 碳方程新材料(山西)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2006919号-1 |网站地图 | TXT地图|技术支持:申梦网络